前言
对承保车辆的承保风险进行准确的预测,并分别制定对应的车险保费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2014年4月和10月,保险行业协会先后两批发布36款车的零整比信息,引起保险及相关行业的极大反响,针对不同车型的赔付风险制定不同保费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以下将重点介绍欧洲车险定价的发展以及汽车赔付风险分级制度的实施,希望对中国的车险改革有借鉴意义。
欧洲车险定价发展历史回顾
50年代的欧洲,二战的影响逐渐消退,百废待兴,各个行业都进入了迅速发展的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轿车再次走入家庭。汽车厂商加班加点生产,以满足人们对购买轿车的强烈需求。由于欧洲各国都制定了有关交强险的规定,因此伴随着新车销售的增长,车险业务也在迅猛增长。良好的市场环境以及缺少更多的竞争主体的事实,使得汽车厂商无暇顾及售后市场,保险公司也无需对车险进行更精细化的管理。这个阶段的保险产品相对单一,且仅考虑车辆外观尺寸对保费的影响。
80年代,欧洲经济发展态势依然良好,新车销售还在持续增加,车险业务也随之持续发展。但是相对于50年代,消费者可选择的汽车品牌增多,可选择投保的保险公司也在增加。以西班牙以为,50年代大约有10家保险公司经营车险,到了80年代,这个数字超过了100家。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汽车厂商和保险公司都在用“价格战”的方式吸引客户。汽车厂商新车销售利润下滑,因此开始重视售后服务市场,特别是原厂零备件的销售。保险公司也在使用投资收益弥补车险承保收益的亏损。这个阶段的车险产品更加丰富,保费厘定开始基于车型设定,车损险得到较大发展。汽车赔付风险分级制度也是在这个时间诞生的。
时间发展到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欧洲经济出现衰退。新车销售量不断减少,不同汽车厂商之间的竞争异常残酷,厂商不得不更加关注售后市场的发展,甚至不惜重金投入宣传。保险公司方面也出现投保不足的现象,为了鼓励车主购买更多保险产品,保险公司推出基于使用承保等新的保险产品。由于经济的下滑,这个时期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已经不能弥补车险承保亏损,很多车险公司处于亏损状态。
除了经济环境的外部影响,人工成本持续上涨以及由于新技术的应用导致汽车越来越不易修复的现实,也在不断增加车险公司的理赔金额,使得车险经营雪上加霜。残酷的现实使得更多保险公司关注不同车型的承保风险,以及参考汽车赔付风险分级结果精细化地厘定保费。
车险风险分级方式介绍
上个世界六十年代末,瑞典保险行业维修协会最早提出创建汽车赔付风险分级制度的想法。70年代末,德国开始实行与瑞典分级制度相仿的德国保险分级制度。由于德国汽车汽车工业发达,相对瑞典实行的保险分级制度,德国的保险分级制度对汽车制造厂商的影响更加深远。到了八十年代,欧洲大多数国家的保险行业都开始采用了该项制度。
汽车赔付风险分级可涵盖车损险分级、三者险分级以及盗抢险分级。欧洲各国根据自身情况不同,制定了不同的分级制度。总得说,分级制度的实施帮助保险行业更准确的预测和管理赔付风险,有效的影响和制约汽车厂商降低易损件售价,遏制汽车盗抢案件的发生,最大程度的让投保人和车主收益。
车损险是影响保费的主要险种,因此分级的影响因素也较多,综合各国的计算方法,有三个主要参考因素,RCAR低速碰撞试验结果、一揽子易损零件价格以及常见维修项目工时。
RCAR低速碰撞试验包括15km/h前部/后部碰撞试验,10km/h前杠/后杠碰撞试验。有别于N-CAP安全认证碰撞试验,RCAR低速碰撞试验在尽可能模拟实际道路碰撞的情况下,可以更加全面和准确的评价测试车辆的易损性、易维修性、以及维修成本。测试车辆经过碰撞后修理费用将作为该项测试的评价指标。相同碰撞条件下,不同车辆的碰撞表现截然不同。西班牙CESVIMAP研究中心测试表明,相同RCAR前/后杠碰撞后不同车辆的维修费用最多可相差6倍。设计阶段充分考虑维修成本的车辆,前杠碰撞试验后的维修费用几乎为零,但是有些车辆前/后杠碰撞试验后的维修费用总计已经占到新车销售价格的70%。
一揽子易损零件除包括事故车常见易损零件外,还包括一些典型的机修零件。由于零件价格信息受市场以及汽车厂商价格策略变化影响较大。因此保险公司应该时时关注原厂零件价格变化以及对未来赔付风险的影响。在有些国家,分级结果会基于原厂零件价格变化结果进行调整。
常见维修项目工时可以非常好的体现汽车的易修复性。相关零件的安装位置和连接方式对维修时间影响非常大。欧洲过去60年,中国过去30年的社会发展证明,随着人工成本的持续上涨,维修工时费所占事故车维修金额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在分级指标中考虑维修工时数量,可以敦促汽车生产设计连接关系更简单、更换/修复更容易的车辆。
在充分考虑以上及其他更多因素的基础上,保险行业协会(如德国保险行业协会GDV)或保险公司(如西班牙曼弗雷保险公司)会计算每个车型,包括新上市车辆的车损险分级指数,同时会基于上一年的实际理赔数据对分级结果进行适当调整。下表为西班牙某年的实际分级结果,表中风险级别越低,显示未来赔付风险越低,反之亦然。
第三者责任险的分级从汽车动力性能、结构设计以及主动避险装置配置情况等几个维度进行评测。盗抢险评级测试车辆已配备的安全系统,在无钥匙进入,无钥匙启动发动机等方面的防范能力,同时报警装置的出发条件也是考核的内容之一。保险协会或者保险公司将分级结果以一定形式向社会公开,并引导消费者选择购买赔付风险和遭盗抢风险较低的车型上。在西班牙,90%的消费者在购买新车时,是参考保险行业或者保险公司提供的汽车风险分级结果。
保险公司对分级结果的应用
汽车赔付风险分级是从车的角度,用指数的方式对不同车辆风险进行分类,保险公司参考分级指数,再厘定影响保费的计算因子,最终真正实现按照不同车型制定保费。以德国市场为例,GDV会定期更新分级结果供保险公司参考。有些保险公司不考虑分级结果对费率的影响,而有些保险公司会依据分级结果制定保费,还有一些更大的保险公司,如安联保险会对分级结果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进一步细化市场,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制定更有竞争力的价格策略。
事实证明,保费制定参考分级结果的保险公司,其承保收益远大于不参考分级结果的保险公司。
总结
汽车赔付风险分级制度的实施也经历了一个过程。八十年代汽车厂商完全没有热情参与,保险公司只能自己从市场上购买新车,然后进行碰撞测试、损伤分析、维修成本计算以及定级,最后将受损情况反馈给汽车厂商,并提出改进设计的建议。随着分级制度的影响越来越大,现在汽车厂商在发布新车前,会主动对新车进行RCAR低速碰撞试验,并邀请保险行业的专家共同对损伤情况进行评估。在欧洲,汽车厂商会面向保险行业,包括保险公司、行业协会以及研究中心发布分级结果,从而为新车争取一个更好的分级等级,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汽车赔付风险级别的厘定在欧洲已经有比较成熟的技术和相当多的数据积累,且占中国乘用车市场较大比例的车型为合资和进口品牌。我们先期进行技术引进,结合保险公司即有大量的赔付数据进行本地化工作,可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分级结果的全车型覆盖。
汽车赔付风险分级是纯粹从“车”的角度预测未来赔付风险。它成功地在保险公司与汽车厂商之间搭建了新的沟通平台,并从保险行业的角度督促和影响汽车厂商制定更有利于保险行业的售后政策,以及设计和生产安全性更高、维修成本更低的车,提升保险行业的话语权。在实现行业间合作共赢的同时,最大程度使消费者受益。
这个作用是其他新技术不能代替的,因此值得中国保险行业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