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庚:台湾寿险经验分享
时间:2017年11月17日 |
台湾地区寿险市场相对大陆来说规模很小,但是台湾地区本身因为它开放的时间比较早一点,有些经验也许可以提供给大家做参考。
一、台湾地区保险市场的发展经验
台湾地区市场是比较特别的,在亚洲是比较成熟的保险市场。保险密度大概全球排名第六位,保险深度大概全球排名第一位。寿险业总资产占金融业总资产的比例高达32.76%,几乎1/3的金融业总资产在寿险业里面,可见寿险业的重要地位,其对整个经济的影响相对是比较大的。
第一,保险业的开放。纵观全球保险市场,对外开放都是分层次、逐步放开的,台湾地区保险业的开放有其特点。由于台湾地区金融市场的开放,是在有大量对美贸易顺差的背景下应美国的要求而开放的,所以台湾地区的金融保险市场的开放是一步到位的,市场对外资没有任何限制。1987年对美国开放,1994年对外开放,其后外资保险公司迅速增多。保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现在台湾地区的保险业,不能说是红海市场,而应称之为发烫的红海市场才符合实情。1999年台湾地区寿险业共有52家保险公司(本土公司34家,外资公司18家),而现在只有28家保险公司(其中4家公司处于接管中)。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预计未来保险公司主体还会更进一步减少,所以保险公司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必须要进行创新。
第二,产品创新方面。早先是以传统寿险产品为主,从2000年开始开放投资型保单,其后利变型年金保险、利变型寿险、万能寿险等陆续投放市场。2008年之前投资市场相对不错,所以这些产品卖得很好,但在金融海啸之后,投资人开始趋于保守,慢慢回归到比较保守的传统型寿险产品。
第三,渠道多元化方面。以传统代理人渠道为主,其他包括保险经纪、电话销售、银保渠道等。在营销渠道多元化方面,大陆在网销或其他新型渠道上走得比台湾地区更快,这方面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第四,市场利率走低,对台湾地区的保险公司经营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由于利率下行、价格竞争等原因,出现了比较大的利差损现象。
第五,海外投资松绑。在竞争加剧,利率下行的背景下,监管部门希望帮助业者找到一条出路,所以逐步开放海外的投资。在1992年之前,台湾地区的海外投资只有5%,然后增加到20%、35%、45%。现在台湾地区整个寿险业海外的总资产占比达到63%,也就是说一个地区的寿险业总资产有63%是海外投资,这是非常少见的。
因为台湾的债券市场不大,所以推出国际板,吸引全球优秀公司到台湾地区发行债券,保险公司如果买入这个债券,基本上不计入海外投资40%的上限,因此国际板在台湾地区得到快速发展。利用这种方式,比一年期、两年期定存的收益可以高好几倍,这也是克服负利差的一个方法。
台币并不是国际化货币,却有63%的资产在投资海外,也就是说你有63%的总资产是处在外币的风险之中。所以过去台湾地区寿险一年避险成本超过800多亿台币,相当于30亿美元。我们花了几年时间跟会计师、监管部门沟通,仿照全球大多数中央银行采取的类似自提准备的方式规避汇兑风险,降低避险成本,这个制度对我们的帮助非常大。
相信未来大陆的寿险业,海外投资的规模会越来越大,海外的资产也会越来越大。在未来复杂利率环境下如何规避汇兑的风险,尤其是如何有效地用最少的成本规避汇兑风险,是需要提前考虑的。
台湾地区保险市场结构一直在变化,市场竞争经历了从业内竞争到跨业竞争、到集团竞争、再到跨区竞争的过程。2000年台湾就推出金融控股公司法,希望客户在一个金控集团下就可以一站式购足各种金融商品,实现一站式购物。成功的关键是提供的服务要能够让客户满意,能够改善客户体验。现在大陆也在提综合经营,既要整合行销,又能够让客户满意,这是蛮大的挑战。
二、台湾地区寿险业发展趋势
第一,台湾地区的人口老龄化现象全球少见,人口出生率是全球最低的。整个台湾地区从7%的准老龄化社会到24%的老龄化阶段,只用了24年。人口老龄化意味着目标市场转变、长寿风险增加、商品形态改变,这对寿险产品设计提出了非常多的要求。
第二,金融科技的应用。金融业本身是数字的行业,是需要处理大量数据的行业,同时寿险业是带有中介性质的行业,也是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运用最重要的行业,科技应用加剧了行业竞争。台湾地区寿险业需要在这方面向大陆学习。未来台湾地区保险业要加大金融科技的应用,实现渠道创新、产品及业务模式创新、运营创新,改善客户体验。
在任何一个经济体里面,比较大型的公司可能都要有一点契约社会责任,所以我们在过去花了很多的时间和资源做SEG。如果今天你从监管政策、监管措施方面事先做到防范,很多问题都会解决。保险公司花很多的精力做ESG,也可以提供大陆保险业参考,因为承担社会责任,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可以让我们的风险管理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