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和:保险、教育与科技

时间:2017年11月23日

中保协教育培训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王和在第三届中国保险业人才发展高峰会上做演讲


人才,对于一个行业发展的意义不言而喻,保险业也不例外。教育,对于人才培养的意义毋庸置疑,保险业也一样。但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什么是保险人才,什么是保险教育,值得认真地思考、研究与实践。面向未来,行业需要思考两个问题:一是保险人才的未来,这更多是着眼“存量”,即今天的“保险人才”将如何面对未来;二是未来的保险人才,这更多是针对“增量”,即未来行业需要怎样的“保险人才”。回答这两个问题,有一个共同的关键词:科技。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保险,还是教育,均将被科技深刻改变。因此,我们需要从保险的科技化和保险教育的科技化两个视角思考未来。



一. 保险的科技化

从发展的视角看,我国保险科技化将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经营管理的电子化,第二阶段是商业模式的科技化,第三阶段将是科技化的再存在。



我国保险业已基本完成了第一阶段,即经营管理的电子化。在这个阶段,我国保险业完成了从纸质到电子化,并进一步过渡到无纸化。从分散的手工处理,逐步过渡到基于物理大集中电子处理模式,并进一步推动共享中心模式。从相对固定的网点服务模式过渡到固定网点与移动终端服务并存模式,大大提高了业务处理的效率和客户服务的水平,同时,结构性降低了运营成本。经营管理的电子化,还推动了保险企业内部管理效率的提升,不仅有自动办公系统(OA),更有移动办公系统。另外,利用科技手段,保险行业推广了车险远程定损系统,大大提高了定损效率,降低了查勘定损人员的劳动强度。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以电子商务和电话营销为代表的科技化商业模式的雏形,尤其是电话营销,在“渠道红利”的推动下,得到了“井喷式”的发展。

我国保险业正在进入保险科技化的第二阶段,即商业模式科技化。这个阶段的最重要的特征是科技深刻地影响、改变,而且是根本性地改变保险的核心领域。首先,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车联网等,从根本上改变了连接,继而改变传统的营销模式,即集合模式;其次,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从根本上改变了认知,继而改变保险的预测、定价、风险准备和风险管理等,特别是保险精算;第三,区块链技术,为重构信用提供了可能,继而改变保险业存在的基础和实现方式。

无论是集合,还是预测,还是信用,科技带来的改变,不仅是效率,更有可能。这些改变,相互融合,相互推动,互为支撑,共同打造全新的商业模式。

推动我国保险业进入“商业模式科技化”阶段,不仅有来自互联网、大数据和区块链等基础领域的力量,还有相关科技领域的发展与突破,如生物识别、无人驾驶、遥感技术,还有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定位技术,还有分子生物学、医学影像学和穿戴式设备等。这一切,乃至更多的科技进步,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两大基础:认知科学和生命科学的进步,发生着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这一切,也给保险商业模式的科技化提供了可能、条件与动能。

“商业模式科技化”带来保险经营模式的深刻变化,具体表现为:一是标准化经营模式,如在农业保险领域,出现了基于遥感技术的“按图承保,按图理赔”的模式;二是场景化经营模式,如在淘宝等网购平台的场景中,嵌入了退货运费险,并带动了包括定价在内的“经营前置”;三是碎片化经营模式,如航班延误险,就是利用移动互联和民航大数据等技术,提供满足客户在航空旅行过程中的碎片化保险需求;四是个性化经营模式,如美国奥斯卡健康保险公司,利用个人健康数据、医疗大数据和远程视频技术,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和定制化的服务。

可以肯定的是:保险商业模式科技化的舞台和想象空间巨大,现在,人们只是揭开了这个舞台大幕小小的一角,未来,这种改变的不仅是保险的深度,更有范围,更有新价值与意义。

这个时代最大的魅力在于:一切皆有可能。面向未来,保险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再存在,即保险将以怎样的方式存在。

首先,是保险核心功能的再存在。

一是保险存在的重要基础“信用”,区块链,将迎来一个重构信用的时代,传统的基于中心和中介的信用模式将成为过去,取而代之的去中心的算法信任和机器信任,其本质是更加公平和高效的信用体系。二是保险经营的重要基础“精算”,传统的生命表是基于历史数据,无论是数量,还是维度,均是相对有限的。大数据时代,数据将呈现数量更大,维度更丰富,时效性更强,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动态生命表”时代必将到来,其最大的特点是实时和动态。三是保险经营的重要基础“定价”,传统保险是采用“前定价”模式,大数据将改变认知科学,也包括预测等,继而挑战传统的定价模式。保险不得不重新思考一个问题:一定是“前定价”吗?为什么不能是“后定价”、“中定价”,甚至是“自定价”。四是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突破,将深刻地影响保险经营的“存在方式”。保险经历了从分散到集中,这种集中是一种物理形态,而未来我们将迎来“分布式存在”时代。这种改变,不仅是一种存在方式,而是一种新的可能。这种可能,用传统文化的诠释是“形散神聚”。

其次,是保险营销革命时代的到来。

支撑这一时代到来的是两大核心技术:智能投顾和智能合约,二者将合力推动全新的营销模式,改变市场格局。可喜的是:我国已有一些保险公司和保险科技企业在这方面开展了积极和有益的尝试,并得到了市场的高度认可。

第三,是科技化将重新定义保险,

其最重要的特征是实现了保险商业模式的升级,保险不再是一种简单的损失补偿,而是融合了科技、服务和管理,更好地满足客户和社会的需要。

第四,是科技,

特别是区块链技术将重构信任,继而给相互保险的回归带来可能。这种“回归”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一种迭代,是相互保险的2.0时代。

最后,也是最终极的猜想:

人们是否会迎来“自保险时代”,未来会不会出现一种机器保险公司。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接受一种观点:信息技术是经营管理的基础,是一个支持部门,他们的职责是支持和保障公司的业务运营。但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渐渐接受另一个观点:现代科技将成为保险经营管理的核心,是创新与发展的关键所在,是核心竞争力所在。这也是近年来,华尔街金融大咖们不约而同地说“其实,我们是科技公司”的原因所在。


二. 保险教育的科技化

保险的科技化,要求保险从业人员知识与能力的科技化,这是既是保险教育的历史责任,也是严峻挑战。

保险教育,需要重新并系统思考保险的科技化问题。这种科技化带来的挑战,不仅体现在学科建设的基础理论、逻辑结构和知识范围等方面,还包括了教育理念、模式、技术和能力的科技化。就保险教育的科技化而言,包括了内容的科技化和形式的科技化。前者,是保险教育的特点,后者,是教育的共性。



保险教育内容的科技化,需要重新定义保险教育的范围,它不应局限在经济和金融的范畴,而应当是一个跨学科的概念。科技是贯穿的主线与联系的纽带,是共性与特征,融合与协同是基本思维与主要路径,回归本源、价值创造与服务社会是核心诉求和驱动力。就保险学科本身而言,也面临着重新认识、理解和解释保险学科的环境、理论、逻辑和内涵等,可以肯定的是:科技带来的变化,不是一种简单的扩大与丰富,人们需要用科技的视角和思维方式,去重新认识并结构保险制度本身,实现保险基础理论的进化与重构,乃至对保险基础理论和基本逻辑的再认识与再定义。保险学科面临着“重建”的任务,尤其是一些基础领域,如保险学、保险经济学、保险精算和再保险等。

风险与风险认知是保险学的基础,而传统的风险与风险认知是建立在传统的“信息不对称”理论和现实基础之上,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出现,将从根本上改变“信息不对称”理论本身,包括可能与逻辑。在这样的背景下,再看保险基本原则,如保险利益原则、最大诚信原则、近因原则、补偿原则等,均面临“不可同日而语”的挑战。再如,保险精算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数据处理,是“建模”。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全量、实时、动态、多维和非结构是数据新特征,不仅挑战数据的处理能力,更有思维方式。随着算法时代的到来,特别是“智能建模”概念的出现,将从根本上挑战并重新定义保险精算。“今非昔比”是保险精算和精算教育最需要思考的问题。

从保险学的逻辑看,传统保险是建立在“等量管理”的逻辑基础上,但保险业的发展,特别是“保险 + 科技 + 服务”的“中国实践”,推动保险进入“减量管理”时代。科技,不仅是这个时代的可能与必要,更是实现路径和基础资源。因此,保险主要学科的“科技化再结构”就是必然,这不仅需要知识的复合,更需要思维方式的融合。

随着保险功能的泛化,跨界、融合和创新将成为保险教育的关键词。在这个过程中,最大的特点是“喧宾夺主”,传统核心课程可能被边缘化,而辅助知识可能成为新核心,如车联网、无人驾驶等,将成为汽车保险的核心课程,生命科学也将成为健康保险的核心课程。这一切,均反映了现代教育的一个大趋势: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边界将日渐模糊。



保险教育形式的科技化,严格意义上讲是教育的科技化,人们最熟悉的是“互联网教育”和“在线教育”等概念。教育的科技化,从本质上看,通过对时空的再认识和再利用,继而提高教育,也包括学习和培训的效率。在这个过程中,个性化是灵魂,碎片化是途径,共享化是保障,自主化是关键,场景化是创新。



“翻转课堂”是互联网给教育带来的最经典改变。大多数人认为这只是一种教学方法的改变,殊不知,它改变的不仅有传统的教学关系,更有教育理念,挑战的是教育的模式、能力与资源,尤其是师资与教材。

互联网教育,包括慕课和微课等,在保险教育培训领域也将发挥独特的作用,中国保监会的教育培训中心、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保险学会和保险精算师协会,均纷纷运用这些技术开展教育、培训和考试等。同时,保险公司的网络大学也成为一种教育培训的新形式、资源和趋势。同时,“在线教育”将模糊“院校教育”与“行业培训”的边界,为保险教育的融合与迭代提供了可能和基础。

教育形式的科技化给保险教育和培训带来的最大变化是:让学习者真正成为“主角”,他们选择:学什么?用什么方式学?听谁的课?跟谁一起学?什么时间学?如何评估学习?从而推动了自主学习、及时学习和团队学习模式的普及,赋予保险教育培训以新内涵、新模式与新动能。同时,“内容为王”将成为保险教育的主旋律,“付费模式”和“用脚投票”将成为这个时代的重要特征,保险教育应予以高度关注、引导并鼓励。



保险的未来属于科技和科技化人才,保险教育的科技化是基础和保障,这不仅是责任,更是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