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武:中保协2016年人力资源发展专委会、教育培训专委会工作报告

时间:2016年11月11日

人力资源发展专业委员会、教育培训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秘书长助理李晓武做报告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以下简称“中保协”)人力资源发展专业委员会和教育培训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于2014年10月正式成立,2015年上半年在两个专委会之下又成立了人力资源发展、教育培训、继续教育、资格认证、教材开发、讲师发展和远程教育等7个工作部。专委会成立以来,在中国保监会的指导和中保协第四届理事会的正确领导下,认清形势,准确定位,立足基本,主动作为,紧密团结行业人力资源和教育培训领域中坚力量,认真调研会员需求,充分发挥平台优势,整合行业内外力量,合力推动行业人力资源和教育培训工作,不断创新工作模式,拓展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能力,使组织机构不断充实,运行机制日益健全,基础工作更加扎实,服务手段日渐丰富,各方面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并在多个领域有了突破性的进展,重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关注基础,探索趋势;

制定标准,建立体系;

创新载体,提升效率;

搭建平台,促进交流;

汇聚众智,助力发展;

突出重点,服务行业。

一、关注基础,探索行业组织建设和人才管理发展趋势

保险业是人才高度密集性行业,摸清人才家底,预判未来趋势十分重要。长期以来,在行业人力资源基础性研究工作中,典型性研究多,普查性研究基本缺乏;定性研究多,定量研究少;专家智库研究的多,从业者参与的少,导致一定程度上存在以偏概全、隔靴搔痒的问题。为了弥补这些方面的不足,我们发挥中保协的平台优势,创新性地推动了下面两项工作。

第一,连续编撰年度人力资源报告。继2015年突破性地推出行业首部人力资源白皮书之后,今年又推出《2016年中国保险行业人力资源报告》,对行业人力资源数据按年度进行追踪分析,对人力资源领域发展趋势进行研判,相对去年的报告,今年的报告有新的突破,一是样本数量更大,从业者调查问卷达到近十万份;二是增加企业文化驱动力分析因素;三是特别关注了营销员这个对行业发展举足轻重的群体;四是充实了国际保险业人力资源相关内容的比照;五是特别地,我们第一次尝试性地提出中国保险行业人力资源发展指数,分层次、分维度地反映保险行业人力资源发展全景。通过一百多家企业的定向数据采集,亲临部分有代表性的公司直接走访面谈,最终完成的报告,融数据分析、实践案例、趋势研究于一体。人力资源报告得到行业上下的支持和认可,也得到了人社部及金融其他行业等业外的领导及专业人士的重视,项主席连续两年为图书出版欣然作序,也极大的提高此调研报告的影响力。这项工作我们准备长期坚持下去,并要持续改进和完善调研方法,尝试采用现代大数据技术,扩大样本数量,不断提升调研报告的科学性和公信力,为行业人力资源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提供翔实而科学的基础支撑。

第二,尝试开展专项人力资源课题研究。为探索行业组织建设和人才管理发展趋势,进一步发挥引领和破解行业人才发展重点难点问题的积极作用,2016年,人力资源发展专委会首次集合行业人力资源力量,在国际知名咨询公司专家的指导下,共发起关于三个方面行业组织模式与人才发展方面的课题研究工作。这三项课题是以《2015年中国保险行业人力资源白皮书》体现出来的行业发展趋势为蓝本,围绕大变革背景下保险企业的转型升级、互联网保险、国际保险机构发展趋势进行调查研究。选题紧贴热点,行业反馈积极,共有62家会员单位共计200余位HR从业者参与其中,项目推进前后历经7个多月,先后走访、调研了包括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互联网金融等18家企业组织,我也参与了其中的几场,参与人员与被调研机构代表就研究议题展开充分交流,每场调研会现场气氛十分热烈,大家互相汲取对方宝贵经验。会后各调研小组分头撰写调研报告,最后在专家的指导下统撰成书,这三个报告得到审稿专家的高度肯定,被评价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行业少有的研究,具有文献积累与实践指导双重价值。由于涉及到一些商务机密等原因,这本书没有能公开出版,但专家强烈建议做内部资料交流,我们在进行系统梳理后结集为《保险组织模式与人才管理发展创新》内部交流。

这些具有全行业性质的基础调查研究活动,还使行业人力资源从业者第一次获得大范围的交流的机会,使相当一部分长期埋头从事具体业务的HR们抬起头来,进行学习、思考、研讨,一展理论研究才华。

 二、建立标准,打造行业专业技术岗位培训认证体系

    相对于金融其他行业,保险业除个别(精算)岗位以外,整体缺乏行业统一的专业人才评价机制。为推进行业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在国家机关简政放权的人才管理的大背景下,我们充分调研,听取行业内外相关部门领导和专家意见,以培训为着力点,逐步打造一套科学、权威的专业能力认证培训体系,该体系集标准制定、教材研发、专业培训、水平测试于一体,充分运用现代化的培训手段,能快速培养一批满足行业发展需求的专业化人才。

第一,依托行业,建立权威的体系框架。首先是制定标准。以各专业委员会为依托,也与外部专业力量相结合,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组建专家团队,逐步建立行业专业岗位职业培训认证体系框架。首批开展了车险查勘定损、责任保险核保、人身险核保与理赔、保险公司治理、保险规划(财富管理方向)和银行保险销售服务等6项认证培训,后续再不断增加完善至其它专业领域,目前正在与国内外专业机构合作开发引进的有金融风险管理、理财规划、养老规划等国际认证课程。二是编制教材。中保协组织业内外专家编写《保险基本原理》、《人身保险核保》、《人身保险理赔》和《车险查勘定损实务》等专业教材,不仅对相关专业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很多是填补行业空白,被高校专业老师所追捧和索取。而且编写上采用了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方式,深入浅出,实用性很强,受到从业人员欢迎。《保险医学》、《责任保险核保指引汇编》等中级专业教材亦已在开发建设中。同时我们科学组织题库建设,组织试点考试,确保试题难易比例适当、考点分布均匀。

第二,分级分类,有针对性抓好认证培训。为体现行业培训认证(不是简单地资格考试)特点,我们更是在专业培训、提升技能上狠下功夫。针对不同对象不同专业,我们采取了不同的培训方式。一是基础类的自学。如“代资考”取消之后,行业缺少一个权威的入门特别是销售人员水平测试平台,我们就在中国保险网络大学上及时开发了“保险行业从业人员基础知识远程教育平台(IOEP)”,集基础知识培训与即时水平测试与一体,学员登陆自学,学完立即测评,马上出结果,截止目前已经有15万多人通过这个平台取得了基础的入门培训和测评。这个测评不是强制性的,但它基础、方便,同时又权威、公信,所以很多是以公司为单位组织参加,财险公司居多。还有我们刚刚推出的银行保险销售人员的培训认证都是采取这种模式,充分利用现代培训手段短、平、快地满足广大基础从业人员易学易用易考的需求(现在平安、安邦等公司已要求相关岗位全员参加此培训测评);二是专业类的培训。对专业性强或提高性的中高级培训认证,我们采取的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如保险公司治理、保险规划等项目,线上自学后,线下组织专业培训,并且是按等级进行系列培训,然后组织严格的测试认证的模式,部分是与国际知名的专业培训认证机构合作进行。

第三,严密组织,公正测评。目前我们已经开展的项目主要采用组织较严格的线上测评方式进行,借助第三方的技术手段和地方协会的管理力量,在全国50个考点统一时间进行,协会派员对重点地区进行巡考,使考试整体运行平稳有序,保证考试严肃性、公平性,达到了预期效果。截止目前,参与测评并获得认证的车险查勘定损项目36898人次;责任险核保项目8697人次;人身险两核项目6378人次;保险公司治理项目345人次;保险规划师(财富管理方向)项目285人次。中国保险网络大学远程教育平台的认证教育板块实现了考试报名、在线学习、集中考试、信息查询、证书公示、后续教育等全流程的功能管理。

培训认证工作不仅帮助公司建立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更是在统一行业标准,均衡区域发展差异,全面提高公司风险管理水平和业务品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越来越多的公司特别是中、小、新公司已经把中保协的专业能力认证平台作为自己公司的员工职涯发展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创新载体,立体运用先进技术手段提升培训效率

适应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及智能手机应用普及化的大环境,为更好提升教育培训效率,中保协充分整合业内外教学资源,建立集 PC 端网站、移动端APP、微信公众号三位一体的综合性远程教育平台——中国保险网络大学。

第一,不断完善技术和管理系统。一是不断升级技术平台。按照“立足行业需要,以内容开发为主线,以认证教育为核心”的总体思路,中国保险网络大学紧扣行业需求和互联网技术发展前沿,通过技术升级,不断丰富管理功能,从创立至今三年的时间已完成第三版的升级改造。目前的中国保险网络大学已不是一个简单的公开课平台,已实现了从报名注册、专业学习、在线答疑、考试测评、信息查询、证书管理、继续教育等全流程管理的强大功能。二是不断充实内容板块。目前已搭建包含专题培训、认证教育、保险大讲堂、营销学院、继续教育等多个内容板块,PC端网站在线课程接近3000门,APP已发布微课程近300门,课程紧扣监管政策重点、行业关注热点、企业发展趋势等,先后推出的“商车改革”、“新残标”、“偿二代”、“营改增”、“多资产投资”等在线培训课程,还与纽约金融学院、紫荆教育、易知科技等专业教育机构特别是互联网教育机构合作,联合推出相关品牌课程,受到了会员单位的重视和肯定。三是不断关注特殊需求。去年以来,营销员队伍极速膨胀,加上代资考取消后的空窗期,提升这个特殊群体素养的呼声日渐升高。于是,除了很短的时间内开发上线了“保险行业从业人员基础知识远程教育平台(IOEP)”外,我们在中国保险网络大学上建立了专门的营销学院,与中国保险营销经理人的微信公众号相配合,充分运用现代传播技术,致力于这个特殊群体素质培养和技能提升。

第二,重视移动端,积极发挥微信公众号的作用。一是同步做好中国保险网络大学微信公众号建设。此公众号与PC端网络大学网站互相配合,日常发布以资讯速递为核心,及时输出精品微课、保险大讲堂的专家观点等内容,同时不断开发报名、注册、调查问卷等管理功能,完善社群互动功能,并多次尝试以直播视频方式面向受地域限制不能到中国保险大讲堂现场听课的业内同仁转播现场实况。这种打破时空限制的在线学习、移动学习模式,为行业从业人员提供了灵活便捷的学习平台,深受从业人员喜爱。从2014年10月20日开始运营,每日发布,节假日不休,至今已发布1475条,粉丝量超过10万(实实在在不含水分)。二是打造立体微信矩阵。为了发挥微信公众号的集约作用和规模效应,我们又开发了中国保险营销经理人、金牌讲师、保险大观察三个公众号(服务号),吸引业内外不同群体,从不同侧面立体打造丰富的信息传递和知识分享平台。

随着中国保险网络大学功能和内容的不断完善与丰富,网站实名注册用户截至目前超过35万,每周网站浏览量平均达到20万左右人次。切切实实在监管政策宣导、行业新知分享、保险大讲堂直播、继续教育推广等方面发挥出显著作用。

四、搭建平台,促进行业思想碰撞和经验交流

作为行业自律组织,中保协充分理解行业的期待,细心倾听行业的呼声,找准定位,积极作为,做好行业内外交流的桥梁,当好行业上下沟通的纽带,搭建行业交流的平台。这方面人教领域也进行了大胆尝试和持续努力。

第一,塑造品牌,持续办好“保险大讲堂”。作为中保协服务行业的重要平台,中国保险大讲堂立足于“汇聚前沿思想,分享行业智慧”,已成为行业内信息沟通、行业间观点碰撞的重要窗口。一是保险大讲堂已经受到业内外充分认可。保险大讲堂以其公益特色和极具人气的演讲者的影响力而著名,备受行业内外关注,已经举办的123期大讲堂中,主讲嘉宾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14位首席经济学家和多名来自政产学研界的专家学者,他们结合行业发展热点,带来政策传导、行业解读、国际经验等专业讲座,得到了业内外的广泛认可,在行业内外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自开讲以来累计听课人次超过3万。二是不断扩大保险大讲堂的传播影响力。为使更多的保险从业人员能够学习到“中国保险大讲堂”的讲座精华和优秀成果,中保协精选部分讲座内容,编辑成《中国保险大讲堂实录精选》,目前已公开出版9册,字数逾130万字、涉及专家逾100位,累计发行3万余册。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中国保险网络大学、中保协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将大讲堂的视频精华与全行业进行分享。三是保险大讲堂适时走出北京。同时,为让更多的人感受“中国保险大讲堂”的良好氛围,中保协连续两年策划开展“保险大讲堂·走出北京”的活动,分别在深圳、天津、上海、青岛、济南等多个城市开展活动,受到各地保险企业和从业人员的欢迎。

第二,总结分享,共创中国保险业人才发展高峰会。继2015年举办首届中国保险业人才发展高峰会之后,今年连续举办第二届高峰会。通过人才高峰会这一行业规格最高,参与最众的交流分享平台,对行业人力资源和教育培训工作成果进行一次全方位的立体展示。一是探讨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领导、专家和人教从业者代表济济一堂,关注国家政治经济发展大势,研究行业发展趋势,进而探讨人力资源和教育培训工作如何找准定位,主动作为。二是展示行业一年来的丰硕成果。包括发布人力资源报告和研究报告,挖掘和展示各会员单位在人力资源和教育培训实践中的典型案例,征集优秀课程设计、优秀微课程等,分享经验、传承知识。三是表彰先进,树立典型。连续两年评选中国保险业“人才发展贡献奖”,推选“金牌讲师”,今年开展评选行业“人力资源先进工作者”、“教育培训先进工作者”等,通过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对长期默默无闻地战斗在行业人力资源和教育培训领域的优秀工作者进行表彰鼓励。

五、汇聚众智,构建行业内外高端专家团队和人才智库

面对深刻转型期的中国经济,保险业遇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需要我们用新视角、新方法、新举措来妥善应对。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中保协发挥平台优势,汇聚业内外专家和人才资源,多角度、多层面构建专家团队和人才智库。

第一,高屋建瓴,建立行业顶级最高智库。经过近半年的酝酿和多轮精选,成立了著名经济学家李扬教授担纲,众多国内外一流专家学者加盟的中国保险行业首席专家团和国际智库。首席专家团中,除了首席经济学家李扬,还有首席科学家、中科院院士鄂维南,首席社保专家、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首席投资专家,复星集团CEO梁信军等;国际智库中有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莫顿,波士顿咨询全球主席保罗·博克纳等。他们无不是理论功底厚实,实践经验丰富,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也有很强的社会影响力。

第二,广纳贤才,推出行业“千人计划”。中保协2014年推出“中国保险行业千人计划”项目,志在用3到5年时间,构建起涵盖行业各专业领域核心专家在内的千人计划人才库。并通过他们的引领、辐射,激活业内潜质人才、吸纳业外精英人士,打造属于中国保险业的人才库,并借此打破行业人才发展困境,为我国保险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和强大的智力支持。为保证千人计划人才库质量,中保协邀请国际知名机构高管作为顾问指导和开展工作,同时邀请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和保险业高管共同组成业内外评审专家团,开展评审工作。本着“成熟一个,发起一个”的原则,2015年已经成功完成人身险核保、人身险核赔、律师、非寿险精算、教育培训、人力资源6个领域的109位核心专家人才的评审,2016年又发起并完成战略研究、信息技术、会计、律师等4个领域的51名核心专家人才的评审工作。今天这些专家大部分来到现场,本次高峰会将举行隆重的颁证仪式。实践证明,这些核心专家在服务行业发展、创新专业技术等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譬如我们的领军人才培训计划中就引进了部分“千人计划”中的专家做课外辅导教授。

第三,不拘一格,鼓励专业性交流切磋。在第一届人才高峰会选拔出的金牌讲师,在今年2月份齐聚北京,150余名金牌讲师共同见证了行业第一次优秀培训师的嘉年华。共有10余名来自集团、产、寿、健康险等各领域有代表性的金牌讲师共同展示才华,我们组织专委会和讲师工作部的领导专家进行现场点评,使活动真正成为金牌讲师切磋技艺、互传经验、交流心得、展示风采的大舞台,促进讲师队伍学习成长。在保险行业进高校、中国保险网络大学自创课程中,金牌讲师都积极参与并做出了贡献。2016年推出的中青年HR沙龙,则通过工作坊模式为行业人力资源和教育培训工作者搭建日常化的交流平台。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的致力于将专家团队和人才智库打造成全行业共享的多角度、多层面智力资源,充分发挥专业人才的特长,在保险各个细分领域发挥独特作用,为切实推进中国保险事业的转型与发展而不懈努力!

六、突出重点,提供精准人才培养和服务

中保协的培训工作坚持专业、高端、公益等特点,重点关注行业共性需求,整合行业内外优势资源,与各会员单位的教育培训形成有效、合理互补,通过精心组织,精细服务,逐渐形成了自身教育培训品牌。

第一,校企合作,学历继续教育取得历史突破。为提升行业从业人员学历水平,中保协联合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贸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建立起从高起专、专升本、在职硕、博的全链条继续教育体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中保协联合中国人民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共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保险专业”,并开展“学分置换”项目,中保协组织行业优秀师资开发贴近行业发展现状、适应行业实际需要的保险特色职业课程,8门课程22个学分120课时,纳入保险专业学历教学计划之中。选择该专业的学员可以在 “中国保险网络大学”和“网上人大”两个网站共同完成学历教育。2016年8月1日, “学分认证”一期课程在中国保险网络大学上线试运行。与高校共建专业,并发起学分置换项目对提升全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有着重要意义,不仅为广大从业人员提供了权威可信、高效务实的学历提升途径,更为行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和专业能力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次峰会我们还将与人大网络学院举行签约仪式。

第二,满足需求,提供高密度的中高级专业培训。从培养行业人才高度出发,调研从业人员培训需求,为中高层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基层营销人员等不同层面的行业工作者制定培训方案,提供专题培训服务。2016年围绕监管政策新动向和行业发展新趋势,已举办近60期国内、外专题培训班。为中邮人寿、天安人寿、华夏资管等定制国内外培训项目也正在稳步推进。2017年的培训规划初稿已经随会议材料下发,请大家关注并根据公司发展需求做好相关人员参训安排。

第三,立足长远,探索行业高级管理人员培训模式。考虑到提升高级管理人员综合素质、领导力,中保协推出“中国保险行业领军人才培养工程”,选拔海内外顶尖师资,为行业领军人才提供专向培训,通过经济、金融理论知识学习,国内外企业经营管理经验研修和领导力专项训练等“联程培训”方式,加深参训人员对国情、行业和专业的理解,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和领导能力,为保险行业培养打造一批“懂政策、会经营、能管理”的高级人才。截至目前,共有超过400人次的总部部门负责人以上管理干部参加培训。 

专委会两年来的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服务行业发展必须依托行业力量;回应会员需求一定要依靠会员贡献;推动行业创新势必要有创新方法和手段;要进行人才队伍建设更要提升人教队伍自身水平!行业协会人力有限,但行业协会绝不势单力薄,人力资源发展专委会和教育培训专委会历史虽短,但我们自认为方向正确,基础扎实,使命感、事业心,主动性、创造力,科技化、智能化,已经让我们迈上了快速前进的轨道!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这一年来,虽然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开拓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长和收获,但在许多方面,特别是专委会规范化运行、体系化系统建设、专业化服务品质及科学化管理水平等方面,距离大家的期待和时代赋予的使命仍有不小的距离。

第二部分  下一阶段工作设想

当前,伴随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保险行业转型和结构调整势在必行,以创新驱动激发供给侧新动力,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已经成为行业共识。面对“互联网+”经济浪潮涌动,技术革新层出不穷,消费者需求升级,各种复杂多变的形势都对保险业人才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中保协将始终从服务全行业的角度出发,肩负起引领行业人才发展工作的重任,持续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我们将主要围绕健全机制、完善体系和创新技术三个方面来开展未来的工作。

一、立足服务行业长远发展的人才需求,持之以恒建设好人力资源和教育培训工作的新机制。

建立健全人才发展工作的机制,是持续推动人才发展工作的基础。建设完善的人才发展工作机制,必须以《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和《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文件精神为指引,必须服务于行业长远发展的人才需求,并从会员单位的实际需求出发来开展工作。在人才发展工作机制的建设项目中,专委会的工作仍然是核心,应当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发展专委会、教育培训专委会的作用,进一步完善专委会的工作规程和工作机制,应当真正聆听行业声音、汇聚行业智慧,让行业专家引领行业发展。建设完善的人才发展机制,还要牢牢把握行业发展方向,考虑长远发展,建立起科学的选、用、育、留人机制,要不断加强各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优化行业人才结构,畅通人才流通渠道,并通过建设全行业统一的人才评价标准,对人才价值给予专业认可。同时,制定全行业共同遵守的职业继续教育自律公约,不断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提升教育。

二、整合行业内外以及国内外的优秀资源,共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行业要全面实施人才兴业战略,坚持以人为本,提升人才素质,优化人才结构,建立适应行业发展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营销人才和监管人才队伍,夯实保险业科学发展的人才基础。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升和专业技能提升是任重而道远的一项任务,中保协责无旁贷要站在行业高度引领实施,人才培养的体系化建设必须加快日程。要通过调研、分析全面掌握行业人才情况,根据行业和公司发展需求,统筹培训规划、完善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整合培训资源,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全面提高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益。要健全适应人才成长需要的资格认证体系,加强统一管理,完善职业资格考试及认证管理制度,积极探索职业资格国际、地区间互认。

三、追踪“互联网+”、“智能化”新趋势,推动新技术在保险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运用。

当下,我们正处于一个技术革新日新月异的年代,“互联网+”、“智能化”的新科技正在逐步改变人们的工作、生活模式,立足于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当代中国保险业,更应该主动适应科技潮流,充分利用新技术创新行业发展。具体到人才发展领域,这就要求推动适应“互联网+”模式的保险人才队伍的建设,要加强互联网保险课题的学习和交流,要加强互联网保险人才的储备和人才梯队建设。与此同时,开展人才发展工作,还要准确把握未来趋势,要高度重视互联网在人力资源和教育培训领域的影响。要关注和研究大数据在人才工作中的应用,借助现代网络的技术力量,提高行业人才数据统计和分析的能力;要重视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对人们学习行为模式的影响,积极探索保险业传统的培训模式如何通过移动互联的技术手段,创新成人学习、管理学习行为的模式;要合力共建中国保险网络大学,要充分发挥互联网非现场、高效率的优势,建设全行业标准的在线测评、在线认证、在线学习、在线交流的平台,要把中国保险网络大学办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O2O模式的专业网络教育平台。

各位同仁,我们身处保险行业,这几年深刻感受到行业面临的深刻变化,自新“国十条”颁布以来,国家对保险业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各地政府推动和政策支持的力度空前提升,中国保险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正在进入一个难得的黄金机遇期。作为从业者,作为行业人才发展工作者,我们应该以更加开放、广阔的视野,抓住时代机遇,在实现保险强国梦的目标指引下,在保险业快速发展的大好形势下,汇聚行业力量,共筑人才伟业,为发展和壮大保险业的人才队伍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