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平康:转型升级与人才发展

时间:2016年11月11日

长江养老首席经济学家俞平康在第二届人才高峰会上做演讲


全世界经济本质已经开始出现了非常大的分化,复苏也非常的明显,经济在低谷当中也是非常的明显,当我们整个中国的许多经济政策,特别是保险行业还在大谈特谈低利率环境的时候,其实全世界的流动性拐点已经在地平线上了,所以全世界的经济和资本市场确实是风云变换。

一、从周期趋同到周期分化:改革是唯一出路

次贷危机后,美欧日中等主要经济体都陷入了低谷。美国率先走出低谷。中国、日本、欧洲都在进行结构改革。其中,中国最有成功的希望。

上图里面有一个圆圈,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全球经济都趋同,当时说的是整个全球经济周期的趋同。看上面这张图几条不同颜色的线,当时说全世界的10年期的国家收益率都是一样,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收益率都是一样,这个是罕见的。

如果全球经济如此趋同的话,要追溯到美国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当时全球贸易连接、资本市场的连接还远没有像现在这么紧密,所以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经历如此紧密的经济周期循环。

随后几年看到美国缓慢通过市场的调整慢慢走出低谷,去年12月进行了加息,现在美联储的加息,而且这个加息基本上非常确定。中国、日本、欧洲剩下几大经济体都在大谈特谈结构改革,不管从媒体、从经济政策,还是从学术的讨论当中,都是避免不了经济的结构转型和结构改革。

二、日本结构改革之箭折戟

日本小政府、大财阀的体制决定了结构改革难以推进。QQE+低利率+无创新的财政政策组合基本已经失效,日本一直没有走出通缩以及经济低增长的泥淖。日本这张图竖黑色的线是财政乏力、财政刺激,红色的线是货币刺激,财政刺激货币刺激交替进行,安倍在上台之初提出的“三支剑”,为什么安倍第三支剑永远放不出来?我们看到放了一次,就稍微提高了一下消费税,整个经济一下大动态,然后马上又回,财政资金、货币资金又来了。因为日本的政治经济格局决定它是一个小政府,小政府面临着银行和实体经济盘根错节的连接,就是因为政治经济决定的。

三、欧洲一体化注定了只是梦想

欧洲现在是“负利率政策”,明年为什么说流动性拐点?他这个“负利率政策”效果看到非常的明显,就是没有效率,明年3月份一个项目结束的时候,明年可能不连续了,美联储要加息,全球流动性管理就在地平线上。

为什么欧洲一体化注定只是梦想?因为欧洲比日本还不如,欧洲连中央政府都没有,任何一个欧盟文件都要被翻译成二十几国官方语言,因为语言的不同,造成民族之间的隔阂不信任,这个是根深蒂固的,我是纯粹的从我们经济的角度来考虑。

这里面有几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欧元区。欧元区注定崩溃,因为欧元区只有统一的货币而不可能形成统一的财政联盟。在没有统一的财政政策情况下,统一的货币将加剧各国不同经济周期的分化和收入水平的差异。

第二个层次是更广泛的欧盟,欧盟只能是松散的贸易联盟,各国间文化的差异、语言的隔阂、情感的猜疑,使得任何想在欧盟内部推行统一的法律架构和财税制度的尝试注定失败。

第三个层次也是我在不同的场合问过欧盟的领导,或者欧洲的国家领导,放长远一点来看,人类从来没有在如此广大的地域范围内,以和平的方式,实现过统一,所以说欧洲的和平统一走向一体化,如果一旦成功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但是它的步履注定是非常艰难的。

四、美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调整

美国经济的缓慢转型,慢慢的走出低谷,走出低谷的核心是什么?还是人才的转型升级,这个是一个非常明显的图,右边图中,红颜色的失业率为什么居高不下?在左边这张图里面,我们看到2008年、2009年之后每年经济增长都是高技术岗位远远多于低技术岗位,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失业率在经济危机以后大幅增加的原因。

次贷危机造成了巨大的结构性失业,劳动力市场供给发生了变动。原先具备特定技能的工人由于岗位的消失在市场上变成了低技术工人供给。劳动力需求方是高技术工人缺口相对较大。由于美国自身比较优势,以及自由贸易及国际分工的影响,美国对高技术工人的需求相对其他国家占比较高。结果导致低技术工人匹配容易,高技术工人由于技术壁垒匹配相对较难。整体宏观变量即体现为工资增速低,GDP增速慢。

我觉得经济发展在美国的话,在90年代之前一直公认的是劳动力在开发,人才发展就是经济发展,结果到了90年代之后,更加强调了人才发展,经济发展的核心就是人才发展。

五、美国劳动市场与通胀的恢复驱动加息进程

劳动参与率与失业率的同向变化于2015年底发生逆转,工资增速近乎在同一时点增加。预期通胀将由劳动力市场开始推动,由于工资收入提高,促进消费,并最终从成本与需求两方面推高消费品价格。3%的工资增速既能稳健地推动通胀,预计明年工资增速将接近这个速率。因此,加息步伐不会停止。所以美国的经济复苏,本质上是一个非常坚实的道路。

六、经济预测:2017年GDP增速仍将小幅下滑

中国当时的预测,蓝颜色的是2014年第三季度做的,黄色是2015年第二季度做的,绿色是我前两天做的,我每年只做一次,每次做的时候往前推6个季度,这个对中国经济是绝无仅有的,显示的是绿色的线还要往下走,我们刚刚进入平底锅阶段,刚刚进入平底锅阶段还要再小幅的下行,明年第一季度往下走6.5以下,第二季度往上走6.5以上,第三季度再往下走,第四季度走平,就在6.5上下左右。

七、潜在增速下降

最关键的中国问题并不是短期的季度经济波动问题,而是潜在增长速度在往下走,前几年大家还在一直担忧,一个是通缩问题,把PPI和CPI综合在一块,看到整个社会的价格水平是负增长,所以说人民银行货币宽松是有足够支撑的。结果还有失业问题在不断的涌现,今年看到生产价格指数已经转正,正式的走出这样一个通缩的区间,通货膨胀有所抬头,失业问题不明显,但经济增速不济,说明潜在增速正在下降。

通胀又回来说明什么?说明上图灰色那条线的经济增长速度在红色线的潜在增长速度之上。其实经济问题的改善,本质上并不是因为经济增长速度有多好,而是潜在增长速度在不断的下滑。如何改变这种现象?依赖于结构改革。

为什么我们的结构改革还是有希望的?首先对比欧洲、日本,我们在这么广大的地域范围之内有统一的语言,各个省份之间是在统一的国家框架之下,所以说财政之间有密切的互助。这就保证我们整个经济体系当中资本的自由流动,人才的自由流动,这是一个根本保障,所以说整个结构改革的背景之下是有希望的,关键是我们怎么改。

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减法”到“有效加法”

 

习近平总书记5月16号在中央党校的讲话确实令人深思,转变了许多人的思维,他提到应该做“有效的加法”,供给侧改革本身是要减供给,供给侧做“减法”的目的在于削减无效供给,释放人力、物力、财力,以提升有效供给,从而实现结构转型,推进经济健康发展。若只减不增,减法之后只做无效的加法,经济增速将加速下滑,且引发社会问题。“三去一降”做的是减法,把一部分经济资源从产能过剩的领域里面释放出来。如果一味的实现房地产保增长,这个是无效的加法,因为不能提高生产力,是低生产力的部门,所以要思考如何把它投入到能够提高生产力的部门,这个就是“有效的加法”。现在看到今年整个经济政策思路的转变,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脚点是结构性。

“有效供给”就是要回归生产本质。在坚决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改革的同时,要增加“有效供给”;在作“减法”的同时,要作“有效的加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引导资源流向有效生产部门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来目的。目前看,国企改革、财税改革是我国结构改革的关键。

九、经济全面转型升级——高端劳动力优势

结构性改革,要发掘整个经济体当中真正的优势,我们的比较优势还是在人力,虽然现在看到2011年劳动力人口占比已经开始不断的下降,总体劳动力资源占整个人口比例当中是在萎缩,但是还是有巨大的优势,不在于低技术的劳动力,而在于高技术的劳动力优势,如何充分运用优势,是经济转型的重中之重,而且是整个经济转型的希望所在。

我国高端劳动力的低成本优势将是推动我国经济全面转型升级的根本动力。我们在低端劳动力和人均资本方面不具备优势,下一轮经济增长将不再是以一个或两个产业为核心的增长,而是各个产业的全面升级。让小行业先行,并带动大产业的增长,产业结构分化将是现阶段及未来一段时间的重要特征。

提升人力资本升级。长期以来支撑中国经济高增长的“人口红利”开始衰减。未来十年,中国劳动力供给增速将下降、劳动力成本提升,整体经济进入了生产要素成本周期性上升的阶段。一是总体劳动力人口的下降。我国劳动人口(15-64岁)占比在2010年达到高峰,此后逐步下降,而65岁以上的人口占比逐步攀升。同时,我国人口出生率已从1952年的37%逐步下降到2014年的12.37%。

 

十、借鉴美国经验,对中国重要启示

 现在借鉴一下美国经验,看看我们如何转型。美国的硅谷经济最主要的两个,硬件和软件。他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关键的问题在于他的生产力、科技,如何从硬件、软件工程,从硅谷扩散到整个行业的方方面面,这个对我们有重要的启示。

高科技本身是一个很难定义的问题,科学技术是不断更新的,但是最重要的人是科技载体,一个行业到底是不是高科技行业,就看里面雇佣了多少工程师,工程师的比例有多高。硅谷绝对有高科技的区域,关键是看怎么拉动经济,拉动经济分成两个步骤,这个是我说的第二梯队、第三梯队,如果把硅谷作为第一梯队的话,第二梯队的研究里面说资本和技术密度比较低的传统的行业以商贸零售为主,这个就是去年国务院两会提出来的“互联网+”,但是“互联网+”对于整个经济的拉动是脉冲式的,拉了一下慢慢就达到一个平台消减了,所以它不是持续拉动美国经济繁荣这么多年的最主要因素。

最主要的因素是在第三梯队,资本力和劳动力密度非常高的传统大行业,这个传统大行业以传统的制造业为主,这些行业非常难渗透,因为有技术壁垒,有资本壁垒,一旦渗透之后对整个经济的拉动是深刻而长远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现在看到的全球的制造业都在向美国回归,就是因为有人才的优势,就是因为有培养人才的所有基础,软性的技术设计。

科技是通过人扩散到各个行业,这些科技原创性的信息技术被硅谷的这些人创造编程出来以后是通过各个行业的电脑人才不断把这个科学技术转化过去,所以本质还在于人,还有一些人为生产商提供服务,就是产业服务业,这个是我们中国缺乏的,应该大力发展的。

产业服务业包括两方面,一个是专业技术服务业,另一个是金融服务业。专业技术服务业,为第三梯队输送人才和技术;金融服务业就是为这个第三梯队输送资本。所以从整个产业发展角度和行业发展的角度来讲,要培养更多的人才。从财政角度来讲,要支持地方政府,有更多的劳动力再培训项目。并且金融服务业有巨大的发展前景,保险业本身就处在这样的领域,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产业拉出来对比,把美国和中国对比就可以发现一个很大的差别在于专业技术服务业。

十一、制造业的转型在悄然进行

我们的转型升级就在悄然的进行,这个只是上市公司,每个点代表一个行业,看到这些重资产的行业获得投资在不断的减少,轻资产行业获得的投资在不断的增加,轻资产行业最大的资源在于人力资源,所以说我们的转型升级正在悄然的进行。